廣東:新規劃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
近日,廣東省召開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工作會議,會上印發《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5~2025)》,這是廣東省首次出臺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規劃。
廣東是中國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2014年該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26375億元,以單獨經濟體計算,排名位列世界第5位。然而,廣東制造業在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和品牌、產業結構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對外依存度高,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土地和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由“制造”轉向“智造”迫在眉睫。
根據《發展規劃》,廣東未來10年將完成智能制造六大主要任務,到2020年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4000億元,到2025年涌現一批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擁有自主品牌、開展高層次分工的國際化企業。到2025年,廣東要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
《發展規劃》提出六大主要任務:
構建智能制造自主創新體系針對高端裝備和制造過程智能化等領域當前的薄弱環節,廣東要突破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未來10年,以廣州和深圳為軸,重點建設中國(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廣東(東莞)智能機器人協同創新研究院、中德工業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制造)聯合實驗室等新型創新平臺。
發展智能裝備與系統建設10個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廣州市重點打造全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深圳市著力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制造基地、創新基地、服務基地和國際合作基地;珠海市重點發展智能電網設備和系統、無人船及控制系統、智能化大型臨港工程裝備;佛山市重點發展數控成套加工裝備、增材制造設備;東莞市重點發展運動控制部件、應用于3C產業的專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
實施“互聯網+制造業”行動重點在汽車、石化、家電、電子信息等傳統行業,開展基于工業大數據的新一代商業智能應用試點,實現產業重構和流程再造,促進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實現精準決策、管理與服務。
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以提高裝備智能化率、成果轉化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優等率、節能減排率、土地產出率和生產安全率為主攻方向,推動全省現有產業實施新一輪智能化技術改造。
提升工業產品智能化水平重點發展汽車智能儀表、智能交通工具等產品和設備。研發船載全球定位系統(GPS)產品系統集成、船舶自動識別、北斗衛星導航終端及位置服務產品。
完善智能制造服務支撐體系完善工業設計發展載體,推動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工業企業剝離設計服務,成立獨立工業設計企業。
推動重點高校及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和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并向社會開放服務。加快國家級質檢中心、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等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
鼓勵制造企業積極發展精準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運維和在線支持服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個性化設計、多元化融資、便捷化電子商務等服務形式。
- 上一篇:中國制造2025與東莞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 2015/9/3
- 下一篇:鋼銳公司網站改版升級 2014/5/15